首页

搜索 繁体

豪商 第25(1 / 3)

两人正说话,又听河对面一阵喧哗,中间还伴着尖叫,显有大事发生。

两人立刻凑到窗边看,就见昨日哭昏过去的男人披头散发,踉踉跄跄从斜对面的绸缎庄子里跑出来,手中染血尖刀兀自滴答,在地上拉出一条长长的血线。

“我活不了,你也别活,都死,都死!”

凄厉地喊了几遍,他也不伤旁人,竟当场跳河。

他不会水,等被捞起来,早没了气息。

薛掌柜大为惊诧,先骂对面掌柜的,“混账东西,整条街的名声都给他带累了!”

又叹行凶之人,“可惜了。”

明月大脑一片空白,慢慢回神后也觉得可惜。

人死如灯灭,什么都没了,只有活着才有指望。

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事,都不能轻易寻死,明月默默地想。

消息传得很快,傍晚明月回绣姑那边时,就见那男人的房东在烧纸,眉宇间颇为惋惜。

听人说,原是那男人清醒后直奔城内,再次找到坑骗他的掌柜质问。

对方非但不认,还当众羞辱。却不料那男人早袖了一柄利刃,也不还嘴,抬手连刺数刀……

房东知道后亦十分惊愕,整理那男人的房间时才发现,对方将所有囤货都留给他抵账,房梁上还悬着一根麻绳。

“大约他原本是想上吊的,又恐耽搁房东买卖,且咽不下那口气,这才……”绣姑唏嘘道。

这世上纯粹的善人不多,纯粹的恶人也很少,大多是不好不坏的普通人。

事发后短短数日,城内外就传遍了,说那家绸缎庄子掌柜的生前专门坑蒙拐骗,死了真是罪有应得。更有甚者,还添油加醋、捕风捉影弄出许多花色来,简直不堪入耳。

杭州不缺绸缎庄,出了这事,那家顿时门可罗雀。

数日后明月再次去找薛掌柜时,便发现河对面已关门大吉。

“顶梁柱没了,名声也臭了,”薛掌柜冷冷道,“开门一日便是一日开销,两天前便遣散伙计……”

又或者想熬过风头过去,东山再起?

托那畜生的福,近来周遭一带各大铺面买卖暴跌,众人都恨得牙根痒痒,恨不得将他拉出来再杀一回。

“那里面的货怎么办?”明月问。

“如今正操办丧事呢,哪里顾得上那个。积货多年不是小数目……”终究晦气,薛掌柜不愿多谈,“说起来,这次你待得倒久。”

说起此事明月便兜不住笑,“有位待我极好的夫人,她夫君今年秋闱高中,我正欲登门贺喜,想着来你这里拿两匹好缎子。”

今天放榜,一大早便有官差快马加鞭将名单送往各地衙门,明月鞋子都被挤掉一只,拼命抢了个头波,终于找到了那位疑似杨相公的名讳。

她不知道对方大名,但知道姓氏,且名单后面跟着籍贯住址。

错不了,常夫人变成举人娘子啦,相公高中本地乡试第三名!

“哦,九月初四,果然该放榜了!”薛掌柜不意她还有这般际遇,立刻换上一副笑脸,“恭喜恭喜,果然是好消息!不知是哪位老爷?”

“在扬州呢,”明月并未多说,“要一匹步步登高的紫地提花缎,略厚些的,再要一匹蟾宫折桂的细锦。”

“扬州啊,那可有些远,”薛掌柜想了下,“你这次是直接从扬州走呢,还是再回来?”

“直接走吧,”明月道,“耽搁够久了。”

恩人得偿所愿,她在此地便无牵绊。

在明月这个北方人和七娘这个极南方人看来,杭州、苏州、扬州颇有相似之处,但令人头痛的是……换个地方还是听不懂!

为什么啊!

明明相去不远,为什么差这么多!

一出杭州地界,两人便双双成了瞎子、哑巴,像一双傻t杵在岸上干瞪眼的鱼,最后还是在码头上花几十个大钱雇了个会说官话的书生做导游。

明月心道,果然还是大地方挣钱的机会多啊,瞧瞧,在江南一带当个引路人都饿不死……

“瘦西湖畔霜花园杨举人?”那书生一听便来了兴致,“哦,你们说的可是高中乡试第三名的杨逸杨老爷?”

明月点头,“正是。”

“你们是他亲戚?”书生好奇道。

明月摇头。

“那可未必能见得上,”书生笑道,“近来那位杨老爷家颇热闹,门口拜帖无数,每日不知多少乡绅乃至父母官请他去赴宴、吃酒……”

那书生倒不白挣钱,边走边将沿途景致、名胜讲与明月和七娘听,中间又穿插名人典故,十分引人入胜。

“到了,前头人多,恕我不便过去,两位顺着人群就是了。”抓紧时间回码头,还能再接几波。

正听得入迷的明月和七娘如梦方醒,“哦哦,多谢多谢。”

书生没撒谎,人可真多啊,除了亲友前来拜会的,更有四方慕名而来沾喜气、蹭文气的,还有的干脆把身子前来相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